數位轉型必修課 : 開放創新平台

廖肇弘

2017.7.25


前  言

近來,工研院與資策會兩大法人研究機構,正如火如荼探討軟硬融合與組織革新,積極導入「開放創新系統平台」 (OISP : Open Innovation System Platform) 的觀念,透過建立「研發創新模塊」(TBB : Technology Building Blocks),整合 130多個 OISP,再對外鏈結國內外產學研發平台,希望藉此重新定位,開創出嶄新的軟硬整合模式並提升價值。

法人組織革新工程已經啟動,並不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但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思維 — 開放式創新,倒是值得我們仔細探討的課題…..

閱讀更多

GE 奇異公司全力擁抱開放創新 成果豐碩

近來,工研院與資策會兩大法人研究機構,正如火如荼探討軟硬整合的相關議題,也積極導入各種開放創新系統平台 (OISP : Open Innovation System Platform) 的觀念,希望能開創各種產業與技術的嶄新應用模式。

其中,被兩大法人引以為學習圭臬的是 GE 奇異公司的 Predix 平台。其實我個人認為,要真正了解 Open Innovation,絕對不能只看 GE Predix 的案例,因為其偏向工業製造應用的思維,最好還能多看看各種不同產業領域的 Crowdsourcing 及 Developer Community 的運作模式,才會比較廣泛與周延一些。

不過 Predix 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因為 Predix 是 GE 為網際網路的工業應用所開發的平台,有點像電腦中的作業系統,承載著各種工業需要用到的軟體,通過接入設備數據把工業設備相連。Predix 是一個基於雲端的系統,利用其運轉於全球的裝有傳感器的機械設備,將這些智慧機械設備與 Predix 平台和複雜分析工具緊密結合,分析工具即時利用 GE 從全球獲取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運算。

其實,不只是 Predix 平台,GE 公司對 Open Innovation 開放創新的擁抱,幾乎可說是全面性的,GE 也和全世界的研究機構和大小企業合作,例如像 Quirky 公司,通過線上社群的發明者,可以通過在線上社群中發布創新技術,使諸如 MakerBot 等技術使得 3D 印表機能夠在客廳內設計和打印價格合適的 3D 印表機。

GE 也在美國,印度,中國,德國,巴西和以色列八個國家的全球研究網絡,與 300 多個頂尖的大學、政府、其他公司(大小)和研究機構共同合作。例如與 MIT 和 DARPA 合作,成功完成了一個“車輛加工”計畫,開發了群眾外包流程平台,使全球專家團隊能夠設計和快速製造複雜系統如軍車,航空系統和先進醫療器械。傳統上,這些“網絡物理系統”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開發完成。該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一個可以大大減少研發時間的平台。

對 GE 在開放創新方面的成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列的相關報導 :

閱讀更多

從 Lean Innovation 精實創新到 Open Innovation 開放創新

Open Innovation 開放式創新,是 UC Berkerly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 Henry Chesbrough 亨利‧珈斯柏教授在 2003 年提出的理論,詳細的內涵,顧名思義,就是要開放、開放、再開放,多與外界建立連結與合作關係,不論是企業或是學校或是非營利組織….等等,都可以運用這樣的模式來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或是競爭優勢,也的確有許多企業透過 Open Innovation 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例如 P&G, LEGO, 海爾, INTEL….等,甚至還有荷蘭的小城運用開放創新成為「地表最聰明城市」的案例

閱讀更多

Open Innovation 開放創新平台案例

Open Innovation 開放創新、平台戰略、Eco-System 生態圈、開放社群…..共通點是什麼?那就是 CONNECT 連結。所以,大陸的「互聯網+」已及台灣正在推動的「DIGI+ 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一定都要有個 「+」。

然而,傳統上,台商一直都是「供應鏈思維」,以為只要擠進某一大廠的 Supply Chain 中,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等著股價天天創新高,從來就不太會玩這個「+」的遊戲,可惜,這些風光都已是過去式了。一個現代化企業,如果沒有辦法運用開放平台的商業模式,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生態系或是平台戰略,很快就會在歷史的潮流中灰飛煙滅。台灣很多企業,說穿了,真的都不擅長創造「開放式創新」的競爭優勢,一代拳王匆匆落幕的戲碼比比皆是。

開放創新平台,除了書上常談的 P&G、3M、LEGO、GE…之外,還有什麼值得參考的呢?其實在 Board of Innovation 網站上整理了不少開放創新平台的案例,包含有科學類、設計類、軟體類、人力資源類….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等我比較有時間,應該可以陸續撰文介紹其中幾個比較具有特色的案例…..

閱讀更多

以Web 2.0 建構企業開放式創新策略

廖肇弘  2007.3.19


一、前言 :

從彼得‧杜拉克的「創新與創業家精神」到克里斯汀生的「創新者的兩難」,「創新」(innovation)已成為當今全球企管界的顯學,因為惟有創新才能讓小企業有機會以小博大,才能讓老企業得以浴火重生。

創新不是只發生在新技術的研發,包含流程、組織、品牌、通路,都有可能因創新而使一家新公司迅速撼動在位者的領導地位或一夕間瓦解其競爭優勢。

創新人人會談,但問題是怎麼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