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什麼是多雲 (Multi-Cloud) ?
除了混合雲 (Hybrid Cloud),近來也更流行 “多雲” Multi-Cloud 架構來運行企業系統。
我們根據 IBM 對於 Multi-Cloud 的詮釋:使用來自兩個或更多供應商的雲服務 —— 為組織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來優化性能、控製成本和利用可用的最佳雲技術。
多雲管理 (Multi-Cloud Management) 市場成長快速
2021 年多雲管理市場 (Multi-Cloud Management) 規模超過 50 億美元,預計 2022 年至 2030 年復合年增長率將超過 25%。
隨著虛擬化技術的進步和滲透率的提高,多雲管理行業將有更多企業採用。已有許多企業採用混合雲架構,因為能夠提高跨各種雲平台的數位基礎設施能力。
由於企業轉向雲平台,COVID-19 疫情期間採用多雲管理解決方案和服務受到了重大影響,遠端工具和服務部署大幅增加,多雲管理提供商的銷量和市場需求都在快速增長。
俄烏戰爭也對多雲管理硬件所需的半導體晶片供應鏈產生了不利影響。俄羅斯為數據中心晶片製造多種原材料,例如鋁、鋅、銀等。截至 2022 年 3 月,俄羅斯控制著 3% – 4% 的銅、6% – 7% 的鋁和鎳以及 14% – 15% 的鉑。原材料的中斷將增加電力調節芯片等多雲管理硬件組件的市場價格。
隨著 5G 網路的推出、物聯網的採用以及 AI 和 ML 技術的激增,多雲管理市場正在快速發展,創造了充足的增長機會。
企業越來越關注網絡基礎設施的改造,引領5G網絡的部署。根據愛立信 2021 年移動報告,2021 年 5G 網絡訂閱量將達到 6.6 億,並且預計到 2027 年,5G 移動訂閱將超過 4G 網絡基礎設施。
美國部署多雲 (Multi-Cloud) 及混合雲的市場不斷成長
在美國,由於雲端技術的快速發展,到 2030 年,混合雲領域有望實現 25% 的增長。
雲端技術使用戶能夠在對計算資源的需求很高時,將運行在私有雲上的應用程序無縫過渡到公共雲。這即使在峰值負載期間也能確保可靠的性能,並提供成本優勢,因為用戶只需在需要時為額外的計算資源付費。隨著企業意識到混合雲的優勢,例如增強業務敏捷性和安全運營,多雲管理部署可能會大幅增長。
英國大型企業中自動化編排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基於多雲管理的自動化編排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到 2030 年,英國的大型企業部門將佔據多雲管理市場份額的 60% 左右。
根據 2021 年歐洲統計局關於雲端運算的報告,在部署某種形式的雲端服務的歐洲大型企業中,大約 68% 的雲端運算平均花費超過 240 萬美元。大型企業越來越多地使用多雲管理工具來減少手動 IT 服務管理 (ITSM),這為該領域創造了新的市場機會。
雲自動化平台日益普及
在台灣,雲自動化部門在 2021 年佔約 25% 的市場營收,主要是由於廣泛採用基於雲技術實現電子元件的供應鏈連續性。
台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熱點之一,企業正在將雲自動化技術用於注入具備 AI 人工智慧的 ERP 和供應鏈管理系統。
例如,2022 年 3 月,華碩電腦公司宣布向台灣雲服務供應商(台智雲 TWS : Taiwan Web Services) 投資 1,886 萬美元。此項投資旨在通過“物聯網”(AIoT)和 5G 生態系統的發展提供雲端運算服務。
電信公司對敏捷技術的巨額投資推動德國 IT 和電信業的發展
在德國,由於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使用多雲管理工具來補充網絡功能虛擬化 (NFV) 技術的功能,IT 和電信部門在 2021 年佔據了多雲管理市場近 15% 的份額。這導致德國電信服務提供商利用多雲平台來管理其基於容器的網絡。
包括虛擬防火牆、流量路由和寬帶遠程服務器地址在內的多種虛擬化技術的出現增加了對多雲管理解決方案的需求。基礎架構即代碼 (IaaC) 與基於自動化的 IT 編排相結合,正在幫助德國 IT 和電信行業有效地將虛擬化流程編碼和打包到容器中,從而推動區域市場增長。
歐洲對多雲管理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2030 年歐洲多雲管理市場收入預計將達到 150 億美元以上
該區域行業因採用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度而受到提振。包括大眾、聯合利華、匯豐、英國石油和西門子在內的 30 多家歐洲巨頭已經實施了多雲環境。與行業參與者一起,歐盟正在研究基於雲的技術。
全球行業的特點是越來越關注提高雲平台互操作性和加強企業移動框架。預計 ICT 支出的激增和最終用戶(包括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的雲實施增加將增加混合雲和多雲計算的採用。預計北美和歐洲對業務流程靈活性的不斷增長的需求將推動行業增長。
在多雲管理市場運營的一些主要參與者包括:
Accenture Plc、BMC Software, Inc.、CenturyLink (Lumen Technologies)、Citrix Systems, Inc.、Cisco Systems, Inc.、Cloudmore AB、Cloudyn Software Ltd、Dell Technologies , Inc.、Flexera Software LLC、IBM Corporation、Jamcracker Inc.、Micro Focus International Plc、Morpheus Data, LLC、Nutanix, Inc.、Progress Software Corporation、Puppet, Inc.、SixSq SA、Snow Software、Turbonmic, Inc 和VMware, Inc.
Source : https://www.gminsights.com/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