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肇弘
2017.06.07
前 言
今年 (2017) 五月底我飛往美國亞特蘭大參加 ATD 2017 大會,這次的主要任務是代表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領取 ATD 2016 Excellence in Practice Awards 獎項。除了大會既定行程外,我也隨自強基金會拜訪了位于亞特蘭大的各大企業,包括可口可樂、CNN、UPS、AT&T、Home Depot 等知名企業,收穫頗豐。今天就藉此專欄一隅,與諸位分享此趟行程的心得。
ATD (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人才發展協會,簡稱 ATD) 成立于1943年,會員遍及全世界120多國,大陸也有分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企業培訓與人才發展組織。各位對于ATD應該都不陌生,每年舉辦的 ATD大會和展覽,可說是全世界 HR 人力資源及企業培訓工作者的年度盛大聚會。2017年 ATD 大會在5月21日至24日于美國亞特蘭大舉辦,特別邀請了 Mark and Scott Kelly 、Kelly McGonigal 及 Ronan Tynan 擔任主題演講嘉賓。本次大會共有 300 場以上的專題研討、超過400家廠商展覽,來自世界各國超過 10,000名以上與會者。ATD 2017 大會的十大主題包括 : 職涯發展、全球人力資源發展、人力資本、教學設計、領導力發展、學習科技、學習評估與分析、管理、培訓實施、學習科學;大會的四大議程則包括有 : 政府、銷售業務、醫療保健、高等教育。
ATD 2017 大會重要議題
這大概是我十年來第五次參加 ATD 大會了,每次參加都有不同的心得與感想。由于現場有超過300場議程,不太可能聽完全部內容,因此鎖定自己關注的主題,幷掌握各場次之間的重點,會是比較好的策略。據我個人觀察,今年大會的主題演講及各場次最常出現的關鍵詞就是「Micro Learning」微學習。除此之外,我也將現場觀察到的幾項關鍵詞與議題重點分別整理如下 :
- Micro Learning 微學習 :
Micro Learning 微學習可說是今年 ATD 大會的重要主題之一。但其實不論是微課、微學習、還是微分享…等等,我 2014~2015 年已經在中國大陸講過幾十場以上的課程和演講,早已不陌生,甚至我覺得中國大陸在 2015, 2016 年左右對于微課的討論與成功案例,都已超越美國。一方面是由于大陸在智能手機以及微信的普及和創新應用,已成爲創新的沃土,另一方面則是衆多公司的投入,在移動學習的應用上,我們比美國還具備更完善的環境去實踐與推動。
雖然在 ATD 沒看到什麽新東西,但還是有若干值得學習之處。除了教學之外,企業如何將微學習與微績效支持 (Micro Performance Support) 結合,倒是不錯的觀點。我曾于2016年發表過幾篇關于如何將微課與知識管理結合的文章,其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各位若有興趣,可以參閱「有所微有所不微, 企業微課與知識管理」一文,相互參照,可以得到更多啓發。
- 學習策展人 (Learning Curator) 的新角色 :
在博物館或展覽及各類表演活動的領域,策展人 (Curator) 一向是很重要的靈魂人物。這個觀點在今年 ATD 會場上由 David Kelly 提出,他認爲未來的學習培訓專家都應該要轉化爲 Learning Curator 學習策展人的新角色。
的確,過去我們常常關注各種學習內容的 Authoing Tool 編輯工具、教材製作、內容開發…等等議題,但如果未來能以「策展人 (Curator)」的概念來規劃與實施一門課程,你會發現,很多的學習素材的製作不僅僅是錄製視頻、HTML5 的問題而已,互聯網上豐富的素材,都是我們隨手可得的學習資源。而如何定義學習課程的核心概念、引發學習者 (觀衆) 的學習興趣、創造討論話題、以更吸引眼球的模式呈現學習內容….等,將學習課程的規劃當成舉辦一場展覽和一場Show,在在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就是「學習策展人」 (Learning Curator)。
- Elliott Masie觀察的 2017 學習趨勢
Elliott Masie 的大師演講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Masie 在演講中解釋了學習專家如何區分有用的創新和忽悠的內容,也提到了種種創新的學習科技如個性化、虛擬教室、機器學習、虛擬現實、游戲化…等,都將成爲學習者在學習經驗中最重要的影響力量。
Masie 也提到,在組織中,人們其實只需要學習: 1)他們現在需要知道什麽,2)他們如何能够再次快速找到這個知識內容,3)知道其他人的學習狀况。過多過長的學習內容,其實都是無效的,視頻的關注度平均只有不到兩分半鐘。移動學習正迅速成爲最受歡迎的學習工具、大多數的培訓機構却不參加自己的課程,企業在意的投資回報率 ROI是無意義的,因爲重要的是學習對行爲的影響。Masie也預測,未來的學習將通過更有效的大數據分析和學習者的個性化,以更多元的模式和管道進行混合學習。
- ASPIRE 框架
所有培訓學習的目的都是爲了行爲的改變。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科恩博士在“使用技術創造學習轉移與可持續企業變革”課程中,通過 ASPIRE 框架,爲參加者帶來了有效的L&D規劃模式。 ASPIRE 代表評估 (Assessment)、自我盤點 (Self-Inventory),個性化學習 (Personalized Learning),互動培訓 (Interactive Training),加固和證據 (Reinforcement and Evidence)。科恩說,提高學習率的關鍵是爲學習者提供多次機會,在培訓後的幾天和幾周內提供與思考新的信息。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實時通訊,社交網絡,公司內部網絡或使用自動化工具來實現此目的。理想情况下,應該在培訓活動後兩天,兩周和兩個月的時間內提供這種增强學習效果的活動。
- 對學習成效評估的反思
菲利普斯則是圍繞最常見的 Kirkpatrick 評估模型進行討論。菲利普斯警告說,大多數後期培訓評估工作不足以提供與證明學習與發展計劃費用相關的數據,只有4%至8%的培訓項目對後續行爲進行了測量。菲利普斯建議必須從一開始就改變培訓計劃,通過設計,以實現可以追踪的後續具體成果。談起來很容易,但要如何實施,我個人認爲才是最大的挑戰。
除此之外,Learning Analytics 學習數據分析、Gamification 游戲化、AI 人工智能和VR 的未來發展與創新應用、Virtual Training 虛擬培訓 (也就是直播互動課程) 教學技巧…等等主題,都是會場中的熱門題目。
結 語
除了參加研討會,到展覽會場的各個攤位參觀,也是我每次參加ATD大會的重點。我足足花了兩天時間才把400多個攤位一一看完。除了幾家知名 LMS 業者之外,也有些公司展出了移動學習和 VR 虛擬現實培訓課程,而今年新加入展出的 MOOCs 平臺業者,如 Coursera、Udemy,也跟我之前的預測一樣,開始積極地往企業市場發展。因為展覽的攤位展出內容實在太多,我會在另一篇文章中再仔細分享相關心得。
綜合而言,本次 ATD 2017 大會,大致上延續 2016 年的主題繼續前進,幷沒有什麽太令人驚艶的創新,但探討的議題開始漸漸觸及各種效益評估和教學模式的反思。
在移動學習和微學習方面,我反而覺得大陸的發展才是目前世界上最蓬勃發展與最創新的所在,我在 2014~2016 年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各大論壇發表幾十場以上有關企業 MOOCs 和 企業微课的主題演講,也在華為、中國移動、中國石化….等等多家大型企業進行了多次的企業培訓課程。未來或許應該把我在這方面的創新培訓模式和案例,透過 ATD 這樣的國際大會多多向世界各國推廣和介紹。
[本文將刊載於「中國遠程教育雜誌」,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