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肇弘 2016.3.13
我在很多次演讲中说过: “人类以创新科技改善人类学习模式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最近几场演讲中,我都提到人工智能与人类学习力未来发展的内容,对于 AlphaGo 人机大战的新闻自然也是非常关注的。
对决结果当然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多专家也相继点评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我再发出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要凑什么热闹,只是看了许多相关报道之后,觉得好像还有些意犹未尽,就稍微整理一些幕后花絮与各位朋友们分享一下。
其实,看了那么多对于 AlphaGo 这场人机大战的感慨和评论,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回头听听 DeepMind 公司 CEO : Demis Hassabis 对于 AlphaGo 在与李世石对战前的说法?一起来看一下这段视频:
我对 Demis Hassabis 其中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象棋每一步有 24 种可能性,而围棋有 200 种…围棋的复杂性体现在棋盘上的可能性,数字甚至超过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查找了一些资料,才晓得 “围棋最大有3361种局面,大致的体量是10170,而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才1080。国际象棋最大只有2155种局面,称为香农数,大致是1047“….天啊,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在 2,500 年前发明的这项游戏如此博大精深,浩瀚超越宇宙啊!看来小时候没能好好学习围棋实在是一大失策,难怪自己常常参不透人世间的人情世故,终于明白原来是这个道理…. ^_^
另外一个有趣的花絮则是,你知道照片中坐在李世石对面,帮 AlphaGo 摆棋的 “真人” 是何许人也?他就是 AlphaGo 之父 — Aja Huang,黄士傑博士。
黄士傑是研发 AlphaGo 的核心角色之一,是 Google 旗下最熟悉围棋的首席工程师,也是今年1月于《自然》(Nature)期刊发表关于AlphaGo人工智慧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
其实黄士傑是台湾师范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的 “土博士”,也是师范大学的围棋社创社社长,博士论文也是写的与电脑围棋有关的题目。黄士傑本身是围棋好手,2007 年读台师大时就具有围棋业余六段资格,也是台师大围棋社创设社长。他的指导教授林顺喜回忆,黄士傑从研究所时期就开始研发围棋系统「Erica」,每天在实验室待十小时,熬了十年后,「Erica」成功击败当时世界公认最强的围棋系统「Zen」 ,而「Erica」正是是黄士傑妻子的英文名字。
黄士杰专精于人工智能领域,硕博士论文都是在林顺喜指导下完成。林顺喜说,2010 年念到博七时,黄士杰开发的围棋程式「Erica」击败了「Zen」,「学生可以打败职业工程师,非常不简单。」之后,黄士杰更在日本举办的国际电脑奥林匹亚竞赛中,荣获十九路电脑围棋金牌。
黄士傑毕业后先到加拿大公司,2012 年再转到英国 DeepMind 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他也是 DeepMind 一月于科学期刊「Nature」发表人工智能 AlphaGo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黄士傑也是 Google 团队中最擅长围棋、最有办法搜集棋谱的人。林顺喜说,其实 Facebook 也在研发围棋系统,但 Facebook 曾公开承认,目前还打不赢 Google,正是因为「Google 团队中有黄士傑」。
当然,这场世纪大战的胜利者其实不是机器,更不是黄士傑一个人,而是 DeepMind 一整个优秀的团队,运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方法,让电脑透过 Google 从人类历史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自古以来所有的棋谱)以最完整、最快速的学习,让我们见识到了科技可以如何弥补与改善人类的缺点 —- 这场精彩的世纪之战,胜利者终究还是人。
或许大家都看到了 AlphaGo 人工智能的未来,也兴致盎然地讨论机器会不会统治人类的同时,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狂热喜爱的小孩,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坚持不懈努力,终于扬名立万,举世闻名的真人立志故事!
原文刊載於 : [創新學習力] 微信公眾號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