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面試官來了 !

廖肇弘

2017.12.3


前  言

今年 11 月中旬,我應邀在 ATD 2017 亞太年會上發表演說,也對來自世界各國朋友展示 AI 教育及人才發展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其中有一項我帶領團隊以最先進 AI 人臉辨識技術結合最古老的中國面相學,用以判別面試者人格性向的 AI 面試系統,特別受到企業界朋友的好奇與關注。

其實不需要用到 AI 人工智慧,我從來賓的表情和眼神,就可以強烈感受到大家的興趣,以及這套 AI 面試系統的未來發展潛力。

AI 面試官來了

進入職場那麼多年,我看過的履歷表至少好幾千份,面試不下數千次,但我始終覺得整個面試過程仍然跟遠古時代的作法沒什麼兩樣 — 反正就是憑面試時的“感覺”,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道理。”感覺” 兩個字其實混合了很多因素,除了瀏覽求職者的履歷表和各種書面資料外,還包括第一印象、對談反應、表情和肢體語言、神情態度、眼神、臨場反應…..等等。

過去我們很難使用科學儀器來測量面試時的這些隱性訊息,只能靠面試官的個人經驗來感受和判斷。但如果 AI 可以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有趣的例子 ….

  • Entelo公司主要是以分析社交網站上的大量資料協助公司配對相關人才,並可預測哪些求職者可能會跳槽,也用以比對性別、種族、經歷等等各方面的工作要求。
  • Fama 公司利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 NLP,深度分析求職者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網站的貼文和照片或相關新聞報導,瞭解求職者是否為種族主義者、性別歧視者或有暴力傾向,提供企業參考。
  • 香港 Talkpush 公司則是推出面試聊天機器人 Chatbot,可讓求職者隨時隨地與 AI 機器人面試官交談,分析後的對話音訊及視頻會交予企業篩選。估計每星期約有 1,000 名求職者使用 Talkpush,約50人成功獲聘,企業從大量求職者中嚴選兩三名合適人選進行第二輪面試。
  • Talent Sonar 公司主要以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建構個人檔案,以避免招聘過程中的性別歧視或各種偏見,同時也藉此預測求職者是否適合該企業文化。
  • Google 發佈了一個名為 Cloud Job Discovery 的 新項目,以機器學習的模式掃描數百萬個職位空缺以發現某些特性與工作效績之間的關係。強生公司和聯邦快遞已在其求職網站上使用該專案與求職者溝通。
  • 日本軟銀 Softbank 日前宣佈,將開始使用 IBM Watson 人工智慧系統協助評核大學畢業生的求職申請及履歷資料。
  • 日本求職顧問公司 Talent and Assessment 推出「AI 面試官」,可利用手機與應徵者進行面試。面試期間會詢問求職者問題,跟據回答內容抽取「特定字眼」自動給予分數,最後交由企業自行采決,篩選求職者進行第二輪面試。
  • HireVue 公司則是以視頻面試為主,分析求職者在視頻中的語言表達、音調感染力等。HireVue 會以 AI 分析求職者的視頻面試表現,從中分辨出求職者的意圖、習慣、個性和人格特質。HireVue 應用了心理學家 Paul Ekman 創造的「情感圖譜」,分辨面試者1萬種面部表情,宣稱連短至二十五分之一秒的反應也無所遁形。高盛及若干大型企業已在近期的招聘中,開始 HireVue 篩選應徵者。去年,高盛畢業生及實習生計畫收到 13 萬份申請,成功獲聘的只有4%,HireVue 為公司節省人手資源,大大縮短招聘時間。

AI 面試系統的主要類型

據保守估計,目前約有 75 家新創公司正在爭奪  1000 億美元的人力資源評估市場。歸納起來,目前將 AI 應用於企業面試系統的作法,大致上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

  • 以文字類的大數據為基礎,進行大量的文本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個人的履歷檔中進行大數據分析,或根據許多文字對話資料中,分析求職者是否匹配或適任于某項職務。
  • 以 Chatbot 聊天機器人為主,運用文字或語音聊天的互動機制,創造一種真人與  AI 機器人面試對話的應用場景,並將求職者的所有對話紀錄進行分析及比較,做為初步篩選安排進一步面試的重要篩選機制。
  • 以社交媒體為基礎,大量分析求職者在社交網路中的各種紀錄,包含貼文、留言、圖片、以及對於各種議題的觀點,提供企業用人單位參考。
  • 以語音資料為基礎,分析求職者在面試對話時的各種用字遣詞以及相關語意或情緒,並與相關工作職務所需的特質與需求進行比對分析。
  • 以視頻為主,透過 AI 人臉辨識或姿勢體感等資訊,用以判別求職者對回答面試題目時的表情變化,藉此辨別各種肉眼難以察覺的各種情緒或意念想法。

結  語

雖然我們研發的 AI 面試系統仍在非常初期階段,但已經開始接上深度學習功能,讓它自己加快學習速度,預期很快就可以開始實際在企業運作。

其實最早,我帶領團隊研發的 EDU AI 系統,主要是以 AI 人臉辨識技術運用於偵測教室內學生的學習情緒,以作為改善教學效果的參考。不過由於我個人在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深深覺得這個技術非常適用於企業面試時的場景,因為面試過程當中有太多「不科學」、「非理性」的人為決策盲點,運用 AI 來判別面試者的人格特質、性向、發展潛力,絕對會比人類主觀意識的決策還要更精准,因此就引導研發團隊開始著手發展 AI 面試系統的相關功能,沒想到在此次 ATD 2017 亞太年會上引起這麼大的迴響。

我們已經聽過太多 AI 人工智慧將要取代人類工作的說法,但也有報告說,AI每取代一個工作,也將會創造 3.6 種新工作職務。最後 AI 與人類工作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在很短的時間內,在你的工作還沒完全被 AI 取代之前,可能得先通過 AI 面試官這一關,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你準備好了嗎?

 

想獲得更多專屬內容 ? 歡迎加入 VIP 情報員 !
Become a patron at Patreon!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