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歐洲綠色能源投資商機

2020 年 7 月歐盟通過一項可持續金融分類法,為可持續投資提供一個整體框架,以實現歐盟整體的氣候和能源目標。最近,IHS Market 一份報告指出歐洲整體可持續或綠色發電投資的市場規模。

2021 年,在 COVID-19 大流行、全球供應鏈中斷、數次極端天氣事件以及以燃料和電力價格飆升為特徵的全球能源供應緊縮的持續壓力下,世界經濟出現反彈。

隨著 2022 年的開始,IHS 全球電力和可再生能源團隊考定義全球電力和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六個關鍵趨勢 :

2022 年全球電力和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六大預期趨勢

1) 電力需求增長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
隨著全球經濟從復蘇轉向擴張,全球電力消耗在大流行的第一年出現下滑,第二年出現反彈。中國的電力需求佔全球需求的 30% 以上,在強勁的經濟增長的推動下,中國的電力需求在 2021 年飆升。在中國以外,2021 年的全球電力需求可能已經恢復到 2019 年大流行前的水平左右。到 2021 年底,預計一半最大用電國家的電力需求將達到或超過大流行前的水平。

展望未來,即使經濟體適應新的、高度傳染性但較溫和的 COVID-19 變體,封鎖措施仍將繼續放鬆。2022 年,隨著實際 GDP 和電力需求的增長預計將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全球經濟擴張將放緩。

2) 持續的全球能源供應緊縮意味著又一年的高位和波動的電價。
2021 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超過供應,導致能源供應緊縮和全球貿易燃料價格飆升。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波動劇烈,歐洲碳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天然氣、煤炭和碳價格的上漲直接反映在批發電價中(見下圖)。2021 年第三季度,德國和法國的平均批發電價為 97 歐元/兆瓦時,西班牙為 118 歐元/兆瓦時,打破了歷史記錄,而中國嚴重的煤炭短缺導致了最廣泛的電力短缺之一。

2019-21 年批發電價變化

導致 2021 年能源供應緊縮的動態預計在 2022 年不會放緩。中國、美國和其他大型經濟體的經濟和電力需求增長放緩將減輕需求端的壓力,但不足以緩解能源供應緊縮。2021 年,LNG 液化設施以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行。在維護或意外中斷後重新投入使用的新建項目或設施的額外供應將難以跟上亞洲和拉丁美洲不斷增長的需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俄羅斯的反擊將加劇現有挑戰。截至 2022 年 3 月 2 日,對俄羅斯能源商品的交易沒有直接製裁。然而,對俄羅斯銀行的製裁以及與衝突相關的實際破壞影響了俄羅斯的煤炭出口。雖然沒有記錄到從俄羅斯到歐洲的天然氣流動中斷,但衝突增加了中斷的風險並推高了價格。因此,2022 年的全球電價將繼續反映全球天然氣和煤炭市場的持續緊張和波動。

3) 供應鏈正在對可再生能源成本施加壓力。
同樣在 2021 年,由於與大流行相關的供應鏈中斷,風能和太陽能光伏 (PV) 技術的關鍵原材料價格上漲了三倍,給可再生能源成本帶來壓力。預計到 2023 年,許多原材料的價格將比 2019 年的水平高出 20-30%,風能和太陽能原始設備製造商正在尋找削減供應鏈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增長,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與此同時,原材料的持續高價可能會增加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資本成本和平準化電力成本 (LCOE),至少到 2023 年。在印度,進口太陽能組件的額外溢價 40% – 預計將於 2022 年 4 月實施——將進一步增加歐洲的太陽能項目成本,供應鏈風險預計將長期持續,尤其是海上風電。從長遠來看,最終消費者對可持續性的敏感性將影響供應選擇並刺激替代供應鏈,這些供應鏈將越來越關注可循環性和可回收材料。

4) 儘管存在供應鏈問題,但可再生能源仍有望增長。
儘管存在供應鏈瓶頸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但預計 2022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建設將繼續強勁。事實上,可再生能源通常仍然比熱能替代品便宜(至少在能源基礎上),氣候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正在激增,電力市場一些地區的改革打開了新的大門,許多公司推動採購清潔能源為將可再生能源推向市場創造了新機會。

在眾多驅動因素中,企業電力消費者的活動為可再生能源貨幣化提供了更廣泛的替代方案。事實上,可再生能源的採購正在從典型的政府招標或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義務(這仍將是將項目推向市場的關鍵工具)多樣化,包括項目所有者與尋求綠色電力的公司之間的直接購電協議 (PPA)。

例如,在歐洲,可再生能源項目所有者在 2021 年簽署了價值超過 22 TWh 的企業購電協議 (CPPA),同比增長 50%。北美在 2021 年見證了此類 CPPA 創紀錄的一年。在拉丁美洲,巴西在 CPPA 活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主要與採礦、煉油廠、化工和製造公司簽訂合同。預計企業清潔能源採購將在 2022 年進一步擴大,這些協議的形式和復雜程度也將進一步擴大。

5) 基礎設施挑戰和電網可靠性將主導政策討論。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持續增長,基礎設施挑戰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在歐洲,當地反對可再生基礎設施的發展對該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雄心構成重大風險。由於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通常遠離負荷中心,傳輸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美國,能源部最近發起了“建設更好的電網”倡議,以刺激長距離、高壓輸電線路的發展,輸電政策是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的首要任務。與此同時,2021 年全球能源供應緊縮和與氣候相關的極端天氣導致的電力供應中斷,將供應安全和電網可靠性推到了政策討論的前沿。

隨著可再生能源成為主流,確保它們提供額外性並與電力需求保持一致變得更加重要。現貨市場也將越來越依賴於提供實時價格信號並支持高峰需求和系統靈活性。例如,中國正在加快現貨市場建設,在印度,市場化經濟調度試點和競爭性輔助服務法規草案是塑造該國加強電網可靠性努力的關鍵政策框架。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也在逐步放鬆對電力市場的管制,並引入全部或部分反映成本的關稅,以減輕緊張的公用事業公司的負擔,並允許對新一代和網絡升級進行投資。

6) 獲得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關注的清潔技術組合正在擴大。
電網脫碳與確保可靠和負擔得起的電力供應之間的緊張關係正促使政府和公司考慮擴大清潔能源技術的範圍。雖然已建立的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能技術將在今年全球主導新建項目,但到 2022 年,人們對電池儲能係統、海上風能、低碳氫、碳捕獲和儲存 (CCS) 以及核能等替代品的關注度將會增加。

舉兩個例子:

  • 儲能在許多國家的政策框架中的作用將變得更加清晰,預計到 2022 年將有大量電池部署。例如,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為可再生能源和儲能聯合項目引入了拍賣類別。在中國和印度,預計今年將有存儲要求的招標。
  • 核能將作為可靠電力的首選低碳技術出現在一些市場。東歐、中國和日本部分地區的脫碳計劃考慮了核電。在日本,預計 2022 年將重啟 4.2 吉瓦的核電項目。預計英國和法國將在 2022 年啟動新的核電項目。然而,德國將在今年關閉其剩餘的 4 吉瓦核電產能。

原文出處:IHS Market

<< 本文僅使用 Google Translate 翻譯,未經詳細驗證,內容恐有偏誤,僅供參考 >>

想獲得更多專屬內容 ? 歡迎加入 VIP 情報員 !
Become a patron at Patreon!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