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 McKinsey 公司日前發佈了一篇有關台灣數位經濟的報告 “台灣刻不容緩的數位化課題“,當然,沒有一位專業人士會錯過麥肯錫的報告內容,我當然也不例外,花了一點時間讀了一下這篇報告 —- 報告寫得還不錯,但我個人認為,還不夠。
文中提出了沈重的呼籲,台灣數位經濟的轉型的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但對比一下,前幾天馬雲在 2017 雲棲大會論壇的演講,宣布要投資千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創立 “達摩院”,宣告 “21世紀的偉大企業要解決偉大的問題“ —– 再回頭看看這篇報告提到的數字,好像就顯得沒有那麼血脈噴張了。
麥肯錫報告中提出了台灣數位經濟發展歷程中的各種重要數據,非常值得參考。但其中提及的產業只包括高科技,金融業,政府部門 (可能因為是麥肯錫公司的主要客戶領域吧),事實上,台灣需要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產業何止這些領域,舉凡各行各業 (農林漁牧,服務業,紡織業,流通業…..)幾乎無一能逃過數位化轉型的衝擊與影響。
當然,不可能有一份報告可以解釋全天下的所有問題,數位經濟的這池水確實很深,台灣的數位經濟發展也的確到了要痛定思痛,破釜沈舟,奮力拼搏創新的重要時刻。這份報告,雖不完美,但我個人還是給予高度肯定,也期待麥肯錫公司未來能針對台灣的數位經濟提出更多專業報告與建言,大家加油!
新聞報導 :
麥肯錫發布「台灣刻不容緩的數位化課題:如何透過數位轉型,重新啟動經濟成長動力」,報告直指台灣從政府到企業的「數位化」,大多只做改善流程的表面功夫,無法創造獲利,而台灣薪資低,無法吸引國際級數據科學家人才,也是數位化痛點之一。
麥肯錫台北分公司資深董事魏世民指出,台灣競爭力正逐漸流失,過去十年,台灣企業在全球「經濟利潤」占比已從百分之五降到百分之三,衰退四成,但同時間,中國企業營業經濟利潤成長達六十五倍,占全球經濟利潤占比高達百分之十三。 麥肯錫研究,一國勞動生產力與整體數位化程度「正相關」,魏世民說,數位化程度極高的荷蘭、瑞典、美國,勞動生產力也高,台灣因為整體數化程度低,近年勞動生產力自然低落,拖累整體競爭力。 麥肯錫台北分公司資深董事林康雋指出,高科技是對台灣經濟貢獻最大的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一成八;麥肯錫預估,台灣高科技業若能成功「數位轉型」,就有機會將競爭重心從全球電子產業鏈的「低端轉到高端」,估計可增加年利潤介於卅億到五十億美元,即最多一千五百億台幣。 但林康雋說,台灣產業也開始投資數位工程,但企業對數位化投資「比較表面」,多只注重流程改善,卻不是為了提升生產力和創造獲利;他說,多數台灣企業沒有把數位化當做優先要務,若無全面數位轉型的抱負,總是想賺些小錢,但這些小錢肯定「正在萎縮中」。
台灣刻不容緩的數位化課題 – McKinsey Greater China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