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肇弘 2017.1.10
前 言
數位經濟 (Digital Economy) 產業已成為影響國家未來 GDP 成長的重要關鍵,人才則是數位經濟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基石。大家現在應該已經可以強烈感受到,AI人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虛擬實境…等等新科技對未來工作的劇烈衝擊。歐洲知名學術期刊Empirica 預測歐洲 ICT 相關工作人口將由 2012年的 740萬人增長到 2020 年的 790 萬人,其中實務專業人才約 590萬人,管理人員約 200 萬人。2020 年時,歐洲的ICT 人才缺口將達 91.3 萬人。
政府目前當然意識到這項重大議題,並已開始著手規劃「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DIGI+方案) 希望能完整培育我國數位經濟的產業人才。本文主要探討歐盟及英國在數位經濟人才發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其架構體系完整,可操作性強,推動成效顯著,的確有值得臺灣借鏡之處。
歐盟數位經濟與人才發展政策
歐盟推動數位經濟產業人才主要以「歐洲數位職能架構標準」(European e-Competence Framework) 為基礎,這是2005 年由歐洲標準化委員會 (CEN) 提出的架構,最初針對 Airbus, Michelin 等歐洲大企業所需 ICT 專業人才制定之職能標準,目前已發展至 3.0版,簡稱 E-CF 3.0。其中詳列了 4 大構面 5 大類 40 項數位職能基準專案,並附完整操作指南,成為歐盟推動數位經濟產業人才職能標準,並衍生後續歐盟大規模推動之 eSkills for Jobs 2016 計畫。
圖1. 歐洲數位職能架構標準」(European e-Competence Framework 3.0)
eSkills 計畫是由歐盟數位工作聯盟(European Commission’s Grand Coalition for Digital Jobs) 推動,成立的宗旨就是為了解決歐洲數位人才及技能缺口,同時鼓勵人們可在數位經濟中得到充分就業的機會,並確保婦女能平等參與數位經濟之各種工作機會。
eSkills 計畫從中小學教育、大學、在職培訓、就業、終身學習,規劃了完整的政策規劃、職能體系、生涯輔導…等機制,同步在歐盟各國推動。eSkills 的主要目標,是解決 2020年時歐洲756,000名 ICT 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eSkill 認為將來 90% 的工作如工程, 會計,護理,醫學,藝術,建築…等,都需要具備數位技能。但目前歐洲仍有 50% 以上的公民不具備相關的數位技能,因此 eSkills 在2016年起在歐盟各國展開了大規模的人才培訓工作。
圖2. 歐盟 eSkills for Jobs 2016計畫
此外,為了隨時掌握各國的數位經濟發展狀態與能力,歐盟也發展了 DESI (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數位經濟與社會指標,詳列 涵蓋數位素養相關政策、網路準備度、數位化政府、數位技能、PISA 測驗成績….等五大構面的 18 項指標,完整評估各國數位經濟發展狀況及能力。其中 Human Capital 人力資本構面 : 包括基本能力及進階能力,共四類能力指標。本儀錶。可精准衡量各國之數位素養與能力。歐盟之 DESI 指標及 eSkills Scoreboard 以統一整合架構與標準制定各項指標,可觀察與評比數位經濟整體發展能力,具高度參考價值。
在 STEM教育方面,歐盟以 Schoolnet 聯合各國推動 STEM 教育,整合各國教育資源,包括師資培訓、共用教材、大量運用 Open Source 提供開放課程、協助歐盟各國加速推動各項STEM 計畫,包括 STEM Alliance, SCIENTIX, EU STEM Coaliation….等。此外,在推動數位經濟產業人才發展方面,還有其他各項計畫及活動 :
- CEPIS 歐洲專業資訊學會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an Professional Informatics Societies) 於 1989 年成立, 負責推動歐盟資訊科技人才培訓計畫,CEPIS 目前已有 30 萬以上專業學員,分佈于 32 國。主要包括 ECDL 及 EUCIP 兩大類認證 : 其中, ECDL 是針對 End User 及學校教育的數位技能認證,在全球已經擁有1,40萬考生,41種語言版本,遍及150 國24,000 考試中心;EUCIP 則是有關專業人才及產業界的數位技能認證。
- Bebras 挑戰賽 : 瞭解8至18歲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2004年開始每年11月國際B ebras 周 (World-Wide Bebras Week) 舉行。
- CAS : 由英國推動,已超過 25,000 會員,串連中小學各校 ICT 資訊科技教學資源, 提供師資培訓認證, 主推 BBC:Micro 創客教育培訓活動。
- Code Kinderen : 由荷蘭成立,專門提供學童程式設計相關教學資源的交流園地
- CoderDojo : 2011 年成立於愛爾蘭,針對5-17歲學生學習程式設計的園地,分佈于38 國。
英國數位經濟與人才發展政策
儘管英國脫歐的爭議紛紛擾擾,但英國的數位經濟產值在 2016 年占 GDP 達 12.14%,新創造 156 萬份工作職缺,發展成績可謂相當亮眼。在英國,由K12及大學領域以推動 STEM 教育及學校體系之人才紮根為重點,就業機制則以大規模實務培訓,協助學生及工作者取得各種 Digital Skill 數位化專業技能證照,順利進入數位經濟產業職場就業為重點,並結合產學研各界資源共同推動。
英國推動數位科技經濟及產業範疇較廣,包括數位科技產業以及傳統產業的數位科技化。數位科技產業三大類相關工作及人才包括 :
- Native (原生) : 數位產業的數位形態工作。
- Support (支援) : 數位產業的非數位工作。
- Transformer (轉型) : 非數位產業的數位工作。
英國推動數位經濟產業人才發展政策,除了依據歐盟 eSkills for Jobs 2016 計畫之外,亦訂有完整的推動計畫,包括 : teckUK, Tech Nation, Digital UK 等,以滿足數位經濟帶來的產業轉型和大規模人才需求。
結 語
最近Youtube流傳一部描述未來世界發展的短片,其中若干數據可以勾勒出未來的樣貌 : 2028年時,地球將會有83億人口,伊斯蘭教有22億信徒,成為世界最大的宗教;世界上50% 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國際產品運輸量大減,許多產品會在地由3D設備直接生產;車險會驟減,因無人車自動駕駛系統將大幅減少意外發生。DNA將成為儲存資料的工具,最珍貴的資源將會是”水”;全球62%的人口住在城市,1/3的人口超過百歲;憂鬱症會是中等收入國家暨肥胖後第二大疾病;中文將是全球第一大語言,中國將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要規劃產業人才發展政策,沒有遠見是提不出好方案的。所謂的「遠見」,無非就是一種想像力和洞察力,能看清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方向,進而可以未雨綢繆,及早提出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從歐盟和英國規劃經驗來看,可以發現他們對於數位經濟產業人才的發展,都有完整的論述和配套措施,以及扎實的實務培訓和專業人才認證體系,對於面臨 Uber 爭議、Fintec、行動支付、數位匯流….等等諸多挑戰與機會的我們來說,如何掌握這波數位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培養堅實的產業人才梯隊,應該是刻不容緩的重責大任。
原文刊載於 : CIO IT 經理人雜誌 2017/2 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