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我在北京機場上飛機之前,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創新學習力》發出的文章,沒想到,回台灣後收到很多朋友的回應和詢問。其實我覺得, ALL+ 每一項功能都應該再優化一點、更厲害一點、2.0 版應該要再更威猛一點…. 在互聯網時代,一年前或許是創舉,一年後應該就已經落伍了…..
不管怎麼說,這篇稍微描述一下當時打造 ALL+ 心路歷程的文章,引起很多大陸朋友們的興趣,我當然還是很開心的,只是台灣方面不知道能不能也引起回響就是了。Anyway,就翻成繁體中文,和台灣的朋友們分享一下吧。
此刻,我正坐在機場的候機室中,一邊享用著午後的咖啡,一邊看著窗外的飛機起起落落。原本想悠閒地度過這段難得的悠閒時光,靜靜翻閱這幾天北京之行的照片時,突然發覺,原本不是會議洽談主題的一個片段 ,一段記錄我從頭到尾設計完成 《ALL+智慧學習實驗室》的視頻,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高度關注。
很多朋友對於我這項一年前 (2018)的作品很感興趣,當然很開心。但通常如果有人問我:廖老師,你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個 ?我的答案應該永遠都會是 …..下一個 !
Anyway,趁著登機前的空檔還有點時間,就簡單和各位聊聊我在一年前設計開發《ALL+智慧學習實驗室》的幾點經驗和心路歷程吧…..
內容目錄
– 1 –
什麼是《ALL+智慧學習實驗室》?先讓各位回顧一下開幕當天發佈的新聞稿:
資策會打造 ALL+ Advanced Learning Lab 智慧學習實驗室 結合 EduAI人工智慧技術 建立國際級數位人才培育中心
發佈日期:2018/02/01
圖說:資策會「小校聯盟偏鄉教學應用」,解決遠距課程師資問題。
圖說:資策會透過腦波偵測,進行彩色燈條比賽速度,訓練學習專注力。
圖說:資策會ALL+ Advanced Learning Lab 開幕,AI機器人ALL+bot幫與會貴賓拍照留念。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教研所)長期致力人才培育發展,不斷發展創新人才培育模式與教學科技;今日特舉辦「ALL+ Advanced Learning Lab 智慧學習實驗室開幕典禮」暨數位人才培育分享會,展示數位人才培育成果與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應用,邀請AIT 美國在台協會商務官Henley Jones、美國Minerva School 創辦人Ben Nelson、亞洲區總裁 Kenn Ross、EON Reality台灣區代表 David Hall、Unity台灣區常守瑜總經理、以及工研院、資訊軟體協會、資訊長協進會等多位國內外產官學研專家蒞臨現場,共襄盛舉。
一手打造、設計ALL+ Advanced Learning Lab 智慧學習實驗室、資策會教研所主任廖肇弘博士表示,ALL+ Advanced Learning Lab 智慧學習實驗室(簡稱ALL+),是全新時代的學習環境,超越現有一般對於教室及校園的概念。ALL+不僅配備有AI人工智慧、人臉辨識、腦波偵測、體感辨識、語音控制,更有直播攝影棚、與沈浸式學習等多項學習科技的整合創新應,其中「+」號即代表著可以打破任何時空限制,教研所團隊有信心能透過此最新人工智慧控制、軟硬整合的教學應用場域環境,開啓未來培育數位人才的無限想像空間及可能。
今日開幕典禮,資策會教研所首次展示「EDU AI」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透過Class Fu 教室環境學習情緒行為辨識分析、體感互動學習服務即時判別學生肢體活動、FaceWall 人臉辨識牆安全追蹤、智慧語音辨識機器人操控、主動性格剖析服務輔助人才面試與招募等技術,隨時掌握教學現場之整體成效與安全性。
此外,現場也同時展示了此多元教學情境之各式體驗與應用,如:場域與場域間的「小校聯盟偏鄉教學應用」、實務操作的「FutureED」運算思維程式教育教學、「DIGI+Academy數位網路學院」國際人才的一對多、多對一連線教學,完全顛覆了與會貴賓們的想像、現場互動相當熱絡。
資策會教研所表示,未來將以此ALL+ Advanced Learning Lab 智慧學習實驗室做為新一代的人才培訓基地與創新模式,將服務整體輸出國際教育市場。今年預計將與印尼教育部資通訊中心合作,建置印尼智慧學習示範體驗中心,並持續深耕越南智慧校園市場,將既有的示範場域擴大與擴散,也將與美國Minerva School合作推動培育數位科技人才、與EON Reality合作推動VR相關科技於教育領域的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資策會教研所也將以科技專長應用於企業社會責任上,與肯納自閉症基金會合作,期望將 ALL+ 智慧學習實驗室打造成肯納兒的無課表學校,每周開放讓肯納兒來做科技體驗,希望為特殊學習學童找出智慧學習方式、激發更多可能,為特殊兒們開啓另外一片天。
– 2 –
好了,該說的應該都說完了,還有什麼值得分享的呢?那就說一說表面上看不到的一些事兒吧。
事實上,當 ALL+ 完成之後,實不相瞞,幾乎每天我都在接待貴賓,參觀訪問的行程絡繹不絕,我壓根沒有想到,當時很單純地想將這幾年來對於 EdTech 教育科技的一些想法和過程中接觸到的新技術,完整呈現出來,而且 「真的每天有人在使用」 的創新學習空間。
因為對於我來說,每天研究發文章探討新科技並不困難,但如果不自己動手實踐,實在太不甘心了。
於是我用了一個很陳舊的辦公室空間,重新打造的這個實驗室,把所有我們研發的一些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技術,通通整合到這個實驗室,我要讓他具體的每天都運作起來!
就這麼簡單的動機,這就是 ALL+ 誕生的緣起。
– 3 –
這樣的故事開頭,感覺好像有點不夠可歌可泣 ?
但事實上,在接近六個月左右的時間,我畫了至少超過 100 版以上的平面和 3D 設計圖 — 每天都在修改,時而靈感源源不絕,時而腸枯思竭(因為也沒得抄…),我每天上下班和走路的時間,對於各種空間設計的感覺特別敏銳,只要看到好的創意和覺得可以借鑒的,我就會將它加進我的設計圖中,隔天就會再修正好幾版,然後召集相關的廠商和合作夥伴開會,說明我的概念和構想,以及很重要的 — 要求。
整個項目配合的廠商和工班,包括裝潢、木工、水電工、軟件、硬件、系統集成…. 大概超過 10 個工班和專業團隊,每天都被我的要求折磨的應該相當痛快 — 因為從沒有人這麼做過這樣的設計。
我沒有拍過電影,但覺得這一整個過程真的很像是在拍電影。
作為一個總設計師和總規劃師(導演),我得憑空開出一整個沒有人做過的規格(故事構想),然後以設計圖和說明書(劇本),要求團隊成員和廠商(演員和工作人員),大家好好努力把這個作品打造完成 — 希望團隊成員當時不要覺得我都是在忽悠。
– 4 –
說真的,每次當我播放這段視頻時,很多朋友還是會覺得挺酷炫的。但只是耍酷耍炫的 EdTech 學習特技,真的不是我的本意。
如果要我說 ALL+ 還有什麼可以改進優化的地方,我會說:人臉辨識技術對於學習者的學習情緒分析準確率要再提高、語音聲控要用自然語言技術處理、觸控屏幕的呈現可以再結合 AR 或浮空投影、所有學習空間中的感測器信號要再全部整合到一個 Dashboard 儀表板、智慧攝影棚中的直播系統要再更即時與容許更多來自世界各國老師或學生的即時連線…..等等。
你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個 ?我的答案應該永遠都會是 …..下一個 。
想做的太多,但時間太少 —- 這,就是人生。
快登機了,如果您對 ALL+ 有興趣,歡迎關注公眾號,我們有機會再聊 !
微信ID:johnliaotaiwan长按二维码关注【创新学习力】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