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人工智能)正在很多行业落地,教育领域也在快速推进。那么,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中国在全球处于怎样的位置?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台湾资策会数位教育研究所主任廖肇弘。
作为知名的在线教育专家,廖肇弘一直关注AI的发展。他认为,从技术层面看,中国的AI很快可以赶上美国,甚至在大数据的积累方面,比欧美更有竞争力。要使AI教育应用站在时代前列,就要把目光放及AI之外,比如教育的核心价值、人文关怀等。
AI将最先解决最适化学习问题
“AI 将冲击人类社会的许多层面,这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廖肇弘表示,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工作、产业环境、人际关系、商业逻辑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是时间快慢而已。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他说,由于近几年大数据的爆炸性成长,加上电脑运算效能的长足进步,AI 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开始突飞猛进地成长。而其可以大放异彩的部分,包括适性化学习、个人化学习、学习代理人、学习心理及学习行为模式的侦测。
他认为,适性学习系统是AI 初期比较容易看到的应用。AI 可以随时收集学习者的行为与评量结果,并据此动态化地进行调整,进一步提供给学习者最适当的内容、反馈、提示、练习或测验题目,以提升学习成效。当然,前提是高度个人化学习系统的环境已经成熟。他强调,AI 最先可以解决的,就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因无法精确纪录或追踪每位学习者的状态或学习行为,而无法提供最适化学习的问题。
全球AI教育应用集中在四方面
他介绍了全球范围内AI教育应用的情况。一个典型案例是,乔治亚理工学院电脑科学系教授戈埃尔在其人工智慧课堂中开发了一个AI助教吉儿•华生,帮助戈埃尔教授提醒学生上课或考试的日期,也负责回复电子邮件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们几乎都没发现助教其实是AI机器人。
“世界各国AI教育方面的应用案例不少,对象不外乎老师、学生、助教、教材、作业、考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或表情。”廖肇弘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以文字类的大数据为基础,进行大量的 Text Mining 文字探勘与文本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从个人的作业或问题中进行大数据分析,或根据许多文字对话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或学习问题。
以Chatbot聊天机器人为主,运用文字或语音聊天的互动机制,创造一种真人与AI机器人对话的学习应用场景,并将学习者的所有对话纪录进行分析及比较,作为安排进一步适性化学习的重要机制。以社交媒体为基础,大量分析学习者在社交网络或学习平台中的各种纪录,包含贴文、留言、图片,以及对于各种学习内容的回应,提供老师或教学单位参考。
以语音数据为基础,分析学习者在回应对话时的各种用字遣词以及相关语意或情绪,并与学习者的特质与学习行为进行比对分析。
以视频为主,通过AI人脸辨识或姿势体感,用以判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和行为变化,借此辨别各种肉眼难以察觉的各种情绪或意念想法。
AI应用是跨领域的课题
廖肇弘认为,AI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渐进的部分,也有颠覆的部分,更有开创的领域,总之,这是一个必然趋势。AI 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从乐观方面观察,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各种限制,但另一方面,也会因此而产生新的问题。
那么,在推进其教育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对此,廖肇弘表示,“如果 AI应用于教育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我们就应该问问,现代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能让老师及学生未来善用并掌握AI的力量,而不是被AI掌握或取代。人类必须要搞懂机器学习,才有可能在未来不被淘汰,这样,传统教育框架下的模式、思维、工具、方法,都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或变革。”
“当然,在改变中也有不变的部分。”他说,人类的价值观、信念、勇气、抉择、包容、正直、同理心等,这些是我们培养未来人才时,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不应该因为AI的到来而有所偏离。
那么,传统教育体系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对AI应该抱以怎样的心态?廖肇弘表示,应该深切看待这一波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并思考如何改善及强化教育方面的成效。就像“互联网+”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转变,产生了无数的创新,我们可以怀抱无限的想像,在传统教育的道路上,一定要以全新的思维和更开放的心胸,来看待这波智慧教育带来的影响。
谈及与国外的对比,他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无论是专利还是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中国的AI都很快可以赶上美国,甚至在大数据的积累方面,中国比欧美更有竞争力。但需要注意的是,AI的应用是跨领域的课题,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例如教育,光有AI是不够的,必须深刻理解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理论、行为分析,也必须具备创意、同理心、团队合作精神等等,才能发挥AI的价值。
他说,要让大家学会如何掌握AI的力量,又不作恶,必须靠教育。但教育的意义不是教你如何使用 AI 的技术,而是要教你在掌握更多人工智慧力量的同时,具备更多人生智慧,去帮助其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这就是我认为中国AI发展最需要注意的问题。”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