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書序 : 不是失敗,只是尚未成功 !

今天是 2017/3/4,這是整整十年前 (2007/3/5) 的老文章了。我還記得當時天下文化編輯發了封 Email 給我,希望我能為他們即將發行的新書 :「創業變成有錢人 : 小本生意獲利法則」寫一篇序。看完書稿後,我當天就在午休時間寫了這篇序,休息一下,喝杯咖啡,就又繼續開會去了…..我不知道這本書後來賣得如何,不過現在重新看來,當時寫的文字內容,許多至今仍是適用的…..

廖肇弘  2007/3/5


從彼得杜拉克的「創新與創業家精神」到克里斯汀生的「創新的兩難」,「創新」 (Innovation) 已成為當今全球企管大師著作和企管學界顯學中的顯學;如何培養具備「創業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的創業型人才更是實務界關注焦點中的焦點。

「創新」或許還有學理架構和產業案例可供參考,但「創業」經驗卻往往無法在課堂上傳授,幾乎完全得以實務經驗為依歸,只能在成王敗寇的市場實戰中追尋成功者的經驗與足跡。

台灣為世人稱道的經濟奇蹟,絕大部分是由中小企業主辛勤努力打拼而來的。「創業」對於台灣人民來說並不陌生,台灣向來就是全球聞名的創業之島,人民勇於冒險犯難的創業家精神充分而具體地展現在豐沛的創業活動能量上。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統計,台灣地區約有115 萬家中小企業,高達 97.8%的比例的企業,約佔總就業人口的 78%,可說是台灣經濟結構的主體。不過其中有10%,約11萬家中小企業經營不滿一年即倒閉或停業,且根據統計,首次創業的成功機率不到 30%, 創業超過五年的存活率不到 5%。

為什麼這麼高的失敗率,仍吸引著這麼多人不畏艱難,前仆後繼的走上創業之路?

「彼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或許蘊藏在創業家心底那股熾熱的激情和衝勁是唯一的解答。

看看許多當今的跨國大企業,不都是由幾個小夥子在學校或車庫中發跡,進而從小蝦米成為大鯨魚的嗎?

  • 1976 年 Steve Jobs 在車庫創立 APPLE 公司 ; 1978 年股票市值達9億美元, 開啟了個人電腦時代
  • 1975 年 Bill Gates 在家裡創立 Microsoft 公司 ; 1990 年營業額達 10 億美元 , 開啟了電腦軟體時代
  • 1994 年 楊致遠 在學校宿舍創立 Yahoo! 公司 ; 1996 年股票市值達5 億美元 , 開啟了網際網路時代
  • 1995 年 Larry Page 在車庫創立 Google 公司 ; 2004 年股票市值達 360 億美元 , 網際服務時代正式來臨…

這些不斷被傳頌的浪漫創業英雄事蹟,再再吸引著一批批新生代,奮不顧身地投入創業家的行列之中。

但在激情背後,其實創業之路是非常漫長而艱鉅的。我曾輔導過許許多多新創事業和中小企業主,了解到這些不畏冒險的創業家們,往往對於創業源起的理想與浪漫過於執著,卻又對於創業過程的激烈競爭與殘酷現實過於忽略。

創業家們除了必須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取得平衡之外,其實需要的是具備更多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取更多成功的機率。只憑創業者一時的衝動與熱情,終將在創業之路上走得顛顛簸簸,徒然浪費許多時間與寶貴的資源。

什麼是創業家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資金、不是規模、更不是技術。對於創業家來說,能夠在不斷的失敗中持續的學習而具備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就是創業家最重要的競爭力。

c31e8d4b-104c-475d-9130-4d24d0e92c4f

本書作者尼克‧藍布里‧史騰郡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創業顧問,包括市場、資金、團隊等等,本書中詳列了許多實務的創業檢核表可以提供創業家們參考。對於想要創業或是已經創業的朋友們來說,提供了相當豐富而實用的工具,可以讓創業家們在創業的過程中充分運用這些工具,而少走點冤枉路。

我見識過不少成功的企業家,也親身體驗過創業過程中的風風雨雨。對於所有創業家來說,事業的成功失敗其實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不論你即將創業或是已經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創業家,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必須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在知識上做最充分的準備、在實務工作上做最好的執行。

各位創業家們,當您的事業潮起潮落時,請時時刻刻牢記這一句話,「不是失敗,只是尚未成功」。本書作者所提供的資訊,或許不能保證你的事業必然成功,但我相信一定能讓你在創業過程中做最好的準備,讓你具備最充分的知識,在冒險犯難的創業過程中迎接最艱鉅的任務與挑戰 !!


想獲得更多專屬內容 ? 歡迎加入 VIP 情報員 !
Become a patron at Patreon!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